教育家精神对职业教育教师的新要求-九游会老哥交流区

教育家精神对职业教育教师的新要求-九游会老哥交流区

发布者:职业技术教育发布时间:2024-06-17浏览次数:10

(节选自《职业技术教育》2024年第10期,作者为吕清,杨贺凯

一、职业教育教师应具有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

“心有大我、至诚报国”这一理念深刻体现教师的家国情怀和爱国主义精神。它不仅反映出教师对国家的坚定立场和使命感,也彰显他们对教育事业的责任感和价值追求。这种思想构成了教育家精神的核心,并指导其价值取向。“心有大我”倡导教师结合个人抱负与国家需求,培育“为国家强盛尽责”的信念;“至诚报国”则鼓励教师把教育职业看作是实现个人理想与服务国家的双重途径。在职业教育教师培养中,要求教师既要对国家忠诚,又要将其付诸专业教育与道德教育中。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提出,教师队伍构建应围绕政治坚定、情感深厚、思维独特、视野开阔等标准新时代职业教育教师是知识技能的传递者、教育强国建设的主力军。因此,职业教育教师必须具备高尚修养、强烈责任感和深厚家国情怀,进而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

二、职业教育教师应具有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师的首要标准是师德师风。“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核心体现了教师的职业准则,是教师职责的基石。该道德情操不仅是教师实现教育初心使命的必要品质,也是教师职业特性的直接体现,要求教师群体必须具有卓越的道德素质和显著的人格魅力。这种品质的培养和实践,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这一理念源自《世说新语》,意指言行能够成为楷模。教师职业要求道德高尚、行为一致、以身作则,这是模范师表的关键品质。在职业教育教师培养中,教师不仅代表道德规范,更是职业操守与工作态度的楷模,其言行展现了自身的学术追求与职业精神,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应将“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教育理念融入职业教育教师培养,使他们既具有传授知识与技能的能力,又具有职业实践和道德操守,以高标准自律、严格遵循专业伦理规范,当好学生职业发展道路的引路人,为学生树立榜样。

三、职业教育教师应具有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

“启智润心、因材施教”描述了教师的教育智慧,体现了育人智慧的实际应用。有效的教育策略与对教育家精神的广泛推崇,能够使教育产生细微而深远的影响。在这种教育观念下,“启智”不单是教师传递知识,更是激发学生智慧的过程;“润心”则强调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内在成长,滋养他们的心灵。这一理念揭示了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育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人才。职业教育教师应具备“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他们需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启智”),促进学生主动探索和实践,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应塑造良好职业道德(“润心”),并鼓励学生职业成长。教师通过尊重学生差异、调整教学策略(“因材施教”),能够有效地满足学生需求,促进职业学校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职业教育教师应具有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

“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是对教师行为理念的精确描述。教师需保持真诚的耕作精神以实现教育的理念和成效。“躬耕”指的是亲自从事耕种活动。在教育领域,这一概念被理解为教师深耕于教育事业之中,致力于用文化涵养人、塑造灵魂,且在教育过程中默默付出、无怨无悔地奉献自己。“勤学笃行”要求教师勤奋学习,将理论应用于教育实践中。“求是创新”强调教师需求真务实,采用创新方法有效解决教育问题。这种教育态度为教育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促进了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的进步。在职业教育教师培养中,应将“勤学”作为基石,重点培养职业教育教师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并鼓励其持续学习新技术和教学方法。应重视培养职教教师坚韧与勤奋的品质,使职业教育教师在掌握知识后,实践“笃行”,将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实现“知行统一”,最终培养出能适应未来挑战的职业教育教师,以推动职业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

五、职业教育教师应具有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

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教育家的仁爱精神,是中华美德与教育核心精神的体现。在职业教育中,教师的无私关爱和职业精神培养至关重要。“乐教爱生”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概念,其中,“乐教”不仅是“爱生”的基础,更表明只有教师对教育职业充满热情,才能真正关爱学生。“爱生”则直接展示了教师对教育的热情,反映出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深切承诺。教师只有具备“乐教爱生”的品质,才能达到教育的高尚境界并长期投身于此。“甘于奉献”是在“乐教”与“爱生”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的情感态度。广大教师需要怀有这样的情感,用一颗纯粹无私的心致力于教育事业,确保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职业教育教师培养中,应注重深层的仁爱和人文关怀,以此为基础培养教师的职业精神。在培养过程中,职业教育教师角色应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激发学生职业灵魂的导师。职业教育教师培养应包括对学生的关爱和尊重的训练,使职业教育教师不仅传递知识与技能,更建立起师生间的互信,为学生未来的职业实践提供方向指引。

六、职业教育教师应具有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自古以来,我国便重视社会教化,拥有深厚的弘道文化传统,教师始终承担着培育国民和传授人伦道德的社会职责。建立恰当的价值导向并积极推广教育家精神,是激发教育传递美德、塑造社会风尚的根本动力。“弘道”涵盖寻道、问道、闻道、悟道、传道、卫道等多个维度,表达了对正道的信仰和宣扬。这一过程本质上反映了教师如何通过自身的精神世界,积极影响他人的精神发展。“胸怀天下、以文化人”准确反映了教师在弘道追求中的具体实践,并概括了其在社会上的责任。在职业教育教师培养中,面临的一个核心问题是明确自身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中的定位以及如何增强自身影响力。职业教育教师在关注国内教育的同时,必须具有全球视野,特别是对“一带一路”倡议及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战略意义有充分理解,要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高尚教育志向的职业教育教师。


网站地图